联系我们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地址:重庆市垫江县桂溪街道工农路502号

  急救电话:023-74522999、办公电话:74512338

杨廉方临证验案选30(胁痛)
来源: | 作者:djxzyy | 发布时间: 2018-07-19 | 5308 次浏览 | 分享到:

薛某,女,45岁,职员。2010年96日。

自诉反复两胁隐痛5年,曾前往某院诊断为“①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②慢性胃炎”,近半年因劳累症状较前加重。刻诊:性情急躁易怒,形体偏瘦,面色不华。右胁下常隐痛,痛则连脘,胃纳不佳,嗳气频作。舌边红,苔薄白腻,脉弦细。

辨证:肝气郁结,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健脾和胃。

主方:柴胡疏肝散。

柴胡18g,白芍18g,川芎15g,香附15g,枳壳15g,陈皮12g,炒白术18g,延胡索15g,川楝子12g,木香6g,佛手10g,吴茱萸3g,旋覆花12g,鸡内金18g,甘草6g。7剂,水煎服。嘱其调畅情志,清淡饮食,适当运动。

2010年9月14日二诊:诉上药服用7剂后胁痛、腹胀减轻,胃纳仍不佳,嗳气仍多,腹胀,肢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患者脘腹胀痛减轻,但嗳气不减,加大破气降逆之品,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继续予以主方柴胡疏肝散治疗。

处方:柴胡18g,白芍18g,川芎15g,香附15g,枳壳15g,青皮12g,炒白术18g,延胡索15g,川楝子12g,代赭石18g,旋覆花12g,鸡内金18g,甘草6g。7剂,水煎服。

2010年9月25日三诊:诉胁痛、腹胀消失,嗳气明显减轻,胃纳仍不香。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气机调畅,脾胃之气渐复,加用健脾消食之品,助脾胃之气恢复,改用安胃煎治疗。

处方:柴胡18g,白芍18g,枳壳15g,太子参30g,白术18g,茯苓18g,山楂18g,神曲18g,麦芽18g,木香6g,砂仁5g,甘草6g。7剂,水煎服。

2010年10月8日四诊:上方又服7剂,腹痛腹胀诸症消失,胃纳较好,舌淡红,苔薄白,脉已转缓。脾胃之气渐复,守法续服,巩固疗效。

处方:柴胡18g,白芍18g,当归15g,枳壳15g,太子参30g,白术18g,茯苓18g,山楂18g,神曲18g,麦芽18g,木香6g,砂仁5g,甘草6g。7剂,水煎服。告愈。

按语:《素问》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本病患者系肝气郁滞,横逆犯脾(胃),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运化腐熟功能减弱所致。嗳气频作,烦躁易怒,脉弦,此为肝气郁滞之象。患者肝病日久,肝失所养,失于条达所致,气机不畅。又《素问》有云:“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故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拟柴胡舒肝散。二诊时因患者嗳气仍多,故在原方基础上去陈皮加青皮疏肝破气,降逆止呕。三、四诊时因患者胁痛症状消失,只脘腹胀痛,故以理气健脾、消食导滞为主,意在助脾胃之气恢复,方拟安胃煎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故用理气消导药物以行中焦,利五脏之气,特别是利肝气之郁滞。

                                                     (李思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