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某,男,61岁,退休。2015年6月13日初诊。
诉间断眩晕10余年,如坐舟车,感觉周身环境转动,伴呕吐,耳鸣如蝉,西医曾诊断为“梅尼埃病”。近两月症状加重,头晕目眩,头重昏蒙,摇晃欲倒,伴有急躁易怒,胸胁胀痛,胸闷恶心,胃部不适,腹胀纳呆,呕吐痰涎,大便溏泻。舌苔白腻,脉濡滑。就诊血压:136/84mmHg。
辨证:肝脾不和,痰湿阻窍。
治法:疏肝健脾止眩。
主方:小柴胡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
柴胡18g,黄芩15g,法半夏8g,野天麻18g,钩藤30g(后下),陈皮12g,白术18g,茯苓18g,薏苡仁30g,砂仁6g,磁石30g(先煎),神曲15g,山楂18g,甘草6g。7剂,水煎服。
2015年6月22日二诊:诉眩晕减,耳鸣消,仍胃脘不适,舌质淡,苔薄黄腻。拟前法增加开胃之力。
处方:野天麻18g,钩藤30g(后下),柴胡18g,黄芩15g,法半夏8g,陈皮12g,茯苓18g,白术18g,薏苡仁30g,山楂18g,砂仁6g,山药18g,甘草6g。7剂,水煎服。告愈。
按语:《丹溪心法·头眩》“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本案属忧郁恼怒太过,肝失条达,肝气郁结,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胃受损,健运失司,水湿内停,积聚生痰,痰阻中焦,清阳不升,头窍失养,发为眩晕。究其病因责之于肝,故选小柴胡汤疏肝解郁,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燥湿,化痰息风。方中柴胡、黄芩和解表里,天麻、钩藤平肝潜阳息风,半夏、陈皮、白术燥湿化痰,茯苓、薏苡仁、砂仁、山楂、神曲醒脾化湿和胃,再以磁石镇逆止呕,又止晕。二诊时患者耳鸣消,故去磁石、神曲,加山药开胃。方药对应,故疗效显著。
(于铃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