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某,女,38岁,工人。2015年8月5日初诊。
诉平素怕冷,性格急躁,常与家人拌嘴而导致胸闷,食欲不振,乳房胀痛,近半年来症状加重,故来就诊。刻诊:左乳房异常胀痛,可触及核桃大肿块,皮色如常,较硬,重压疼痛,推之移动,活动度良好,时有咳痰,纳呆,夜间多梦,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脉沉弦。
辨证:肝郁气滞,血瘀痰结。
治法:疏肝健脾,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主方:柴胡疏肝散。
柴胡18g,白芍18g,川芎10g,枳壳15g,陈皮10g,香附15g,白术18g,穿山甲6g,皂角刺15g,丝瓜络15g,牡蛎30g,夏枯草30g,天花粉18g,浙贝母15g,鹿角霜15g,甘草6g。3剂,水煎服。
2015年8月10日二诊:诉胀痛明显缓解,仍可触及核桃大肿块,仍纳呆、多梦,大小便正常。舌脉同前。继续予以主方柴胡疏肝散合消瘰丸。
处方:柴胡18g,白芍18g,川芎10g,枳壳15g,陈皮10g,香附15g,牡蛎30g,浙贝母15g,玄参18g,白术18g,丝瓜络15g,夏枯草30g,鹿角霜15g,山楂18g,甘草6g。7剂,水煎服。
2015年8月10日三诊:诉无明显胀痛,肿块明显缩小,纳食可,夜间休息一般,大小便正常。舌脉同前。要求丸剂长期口服。
处方:柴胡50g,白芍50g,川芎30g,枳壳30g,陈皮30g,香附30g,牡蛎90g,浙贝母45g,穿山甲10g,玄参50g,白术50g,丝瓜络45g,夏枯草60g,鹿角霜30g,山楂30g,甘草20g。制成水丸,每日口服3次,每次6g。
2015年10月8日四诊:诉一切安好,无任何不适。嘱舒畅情志,如有复发可继续用丸剂方巩固。告愈。
按语:《中医临床备要》载乳腺增生“肝脾失调,气滞痰结所致。”肝主疏泄,肝气不舒,气机不畅,血行受阻,产生瘀滞;肝郁化热,热灼津液,煎熬日久成痰;肝气犯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故而肝郁气滞,血瘀痰凝是其主因,选用柴胡疏肝散为主方疏肝健脾,行气活血;加白术健脾祛湿,穿山甲、皂角刺、丝瓜络通肝络;浙贝母、牡蛎、夏枯草软坚散结;天花粉生津液;加鹿角霜温补肾阳。二、三诊中患者胀痛明显缓解故减弱通络之力,以主方柴胡疏肝散合消瘰丸治疗,疗效显著。
(李艳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