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某,女,61岁,农民。2012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右胁疼痛2月。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出现右胁疼痛,夜间12点至凌晨4点疼痛加重,触之疼痛明显,其疼痛位置不固定。经西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未见明显缓解。现遗留右胁连及右少腹疼痛,拒按,腹胀满,口苦,口干欲饮水,纳呆,寐差,大便5日未解,小便色黄。舌红,边有齿痕,苔黄厚,脉弦滑。
辨证:少阳阳明同病。
治法:清解少阳,通下阳明。
主方:大柴胡汤合桃红四物汤。
柴胡18g,黄芩15g,白芍30g,太子参30g,法半夏8g,桃仁8g,红花6g,当归15g,生地黄18g,川芎10g,白芍18g,大黄8g,枳实12g,路路通15g,金银花18g,连翘18g,甘草6g。7剂,水煎服。
2012年4月29日二诊:诉服用上方后诸症减轻,但善太息,仍口苦,纳食增,寐可,大小便正常。改用丹栀逍遥散。
处方:牡丹皮10g,栀子10g,柴胡18g,白术18g,白芍30g,茯苓18g,当归15g,枳壳15g,路路通15g,瓜蒌皮18g,红花6g,薄荷10g,甘草6g。10剂,水煎服。
2012年5月10日三诊:续服上方10剂后,诸症消除,要求继续口服中药以巩固。
处方:柴胡18g,白芍18g,枳壳15g,白术18g,茯苓18g,当归15g,路路通15g,瓜蒌皮18g,红花6g,薄荷10g,甘草6g。10剂,水煎服。
按语:带状疱疹后遗症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部分中老年患者皮损消退后可遗留顽固神经痛,影响其生活质量。本例患者疼痛部位在右胁为少阳经所过之处,不通则通,脉弦滑为少阳经脉不通;大便质干难解,苔黄厚属阳明里实已成,故用大柴胡汤疏解少阳清下热结。患者右胁疼痛,故合用桃红四物汤通络止痛,加路路通增强通络之力,金银花、连翘清解余毒。二诊见患者善太息,为肝脾不和之象,故选丹栀逍遥散调和肝脾,加枳壳增强理气;加路路通、红花通络,瓜蒌皮宽胸理气。诸药合用,共奏疏解少阳,清解阳明,调肝健脾之功。
(李艳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