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地址:重庆市垫江县桂溪街道工农路502号

  急救电话:023-74522999、办公电话:74512338

浅谈中医对水肿的认识及处理
来源: | 作者:djxzyy | 发布时间: 2018-07-18 | 231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医对水肿的论述,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内分泌失调及营养障碍等疾病所出现的水肿相对应。

一、发病机理

由于风邪袭肺,肺气不通,通调失职,水液溢于肌肤而致水肿;或疮毒内侵伤及肾脏,致肾与三焦气化不利,排泄障碍亦成水肿;或水湿侵入体内,湿郁化热或湿热内困、脾失健运,水湿停滞,造成水肿;或生育不节,房劳过度,肾气内伤或劳倦伤脾,日久脾肾俱虚。肾虚则开阖不利,不能化气行水,以致水液停聚,泛滥于肌肤形成水肿。

二、水肿的分类

《金匮要略》把水肿分为五类: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又按五脏的症候而分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依据其脉,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可作如下推论:风水可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皮水、石水见于肾炎或肾病的水肿较甚者;而石水也可见于肝硬化腹水明显的患者身上;正水可能为心脏性水肿之类的疾病中;黄水可能为某种急性传染病所引起的水肿。后世把水肿大体分为阴水、阳水,而阴水多为虚证、寒证;阳水多为实证、热证。两者都有表里的不同,根据这种分类又制定出了相应的治疗大法。

三、水肿的治疗法则及临床应用

(一)治疗法则

中医学对水肿不仅有较完备的理论,而且依据这些理论制成了治疗法则。如:《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中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上述治疗原则,迄今仍有指导意义。现在治疗水肿,主要有发汗、利尿、逐水以及健脾益气、温肾降浊等法。而这几种治法在具体运用时,或一法独进,或数法合施,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须视疾病的轻重和需要而选择应用。

(二)临床运用

实症:阳水 大青龙汤:用于体表壮实之溢饮症,以发汗为主;越婢汤:用于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的风水症,以发汗利尿并行;滹川散:应用于腹胀甚,病实体壮者,以泻水为主。疏凿饮子:用于湿热、水肿实症,以利尿、泻下和发汗三法并行。

虚证:阴水:五苓散:水肿尿少有表证,以利尿为主。防己黄芪汤:体虚有表证,水肿而有心力衰弱者,为益气利水剂。真武汤:体弱阳虚停水,为温阳利水之剂。实脾饮:体弱水肿,为温阳利水之剂。肾气丸:水肿而心力衰竭为补肾阳、滋阴液兼利小便之法。胃苓汤:水肿、胃肠消化不良,为健胃利水之剂。⑦五皮饮:为治疗各型水肿之方,可随意加减应用。

四、风水(急性肾炎)及阴水(慢性肾炎)的治疗方法

(一)急性肾炎(风水)的治疗

在治疗这类患者时,治法以祛风行水为主要治则,佐以清热凉血之品,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9g,连翘12g,赤小豆30g,丹皮9g,白茅根30g,杏仁9g,通草5g,夏枯草30g,桑皮15g,生姜10g。

(二)慢性肾炎(阴水)的治疗

临床治疗常分脾肾阳虚、脾肾阴虚、脾肾阴阳俱虚三种证型。脾肾阳虚治当温运脾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附子汤、理中汤、金匮肾气丸等化裁;脾肾阴虚,治当滋养脾肾之阴,方选杞菊地黄丸、一贯煎、参苓白术散内去砂仁等随症加减;脾肾阴阳俱虚,治疗要提高机体免疫力,利水滋阴。扶阳可用人参、红参,利水可用茯苓皮、冬瓜皮、车前仁等。

                                                      (杨廉方,杨英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