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源于《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本条的四逆,实际上是厥冷的程度,仅表现为手足不温。虽然冠名少阴病,但与心肾阳虚阴盛的厥逆有根本的区别,乃由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木横乘土所致,故泄利下重,气郁而兼寒邪内乘则腹痛;肝气郁而上逆,影响心胸阳气之宣通,或咳或悸;气郁而水道不通,则有小便不利。以上病症皆由肝气郁滞而成,故用四逆散治之。
本方由柴胡12g,白芍18g,枳实12g,炙甘草6g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枳实理气解郁,行气散结;芍药敛阴和营,调和肝脾,甘草缓急和中益脾,合成全方。使肝气条达,郁阳得解,则肢厥自愈,肝脾调和则腹痛、泄利下重自除。
现代扩大了本方的应用范畴:凡肝胃不和或肝脾失调引起的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各种疾病,如胃脘痛、胃肠神经官能症,腹痛、胸痛、泄泻、痢疾、疝气、肝炎、肝硬化、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盆腔炎、淋巴结肿大或结核等,都可用本方化裁而获捷效。
现就本人对四逆散的临床应用心得,做一个抛砖引玉的简述。
一、内科病证
(一)心脑病证
心悸主要由饮食劳倦,七情内伤,感受外邪等因素引发,究其病因,用本方加桂枝、丹参、瓜蒌壳、太子参、麦冬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用本方加川芎、红花、赤芍、丹参治疗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5剂后症状明显好转。治疗肝郁脾虚型老年痴呆,用“四逆散”合“导痰汤”加减而获良效。
(二)消化系统
用本方加味治疗胃脘痛,胃脘痛的主要病机是寒邪、饮食、肝气犯胃,致胃失和降、胃气郁滞,不通则痛,所以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可获满意疗效。
用本方加味“四逆散”合“升陷汤”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气滞型)30例,3~6个月后胃镜复查总有效率达93.3%;治疗胃溃疡60例,用本方加川楝子、延胡索、乌贼骨、浙贝母、牡蛎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有效率达90%以上。
胃下垂主要是肝脾失调,中气下陷所致,治宜调肝和胃、益气升阳,用“四逆散”加黄芪、升麻、知母、桔梗、党参等。体会到胃下垂与肝气郁滞相关,故肝脾同治获良效。
急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其发病与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密切相关,故用“四逆散”加减获效(柴胡、白芍、枳壳、藿香、黄连、甘草配丹参饮、左金丸、平胃散、异功散、二陈汤等)。
其他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结肠炎、肠结核等属肝郁气滞型的疾病均可用本方化裁治疗。
治疗木郁土虚的习惯性便秘:用本方加党参、白术、熟大黄等;便秘属肝胃郁热、肝脾失调者用“四逆散”合“润肠丸”加白术等进行治疗,疗效确切。
(三)肝胆疾病
黄疸是因为湿邪蕴结中焦、阻滞气机,使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成。用“四逆散”合“茵陈蒿汤”加减,使肝气得疏,湿邪外出则黄疸自愈。
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以肝郁气滞为主要病机者,以调肝健脾、清热解毒为法,用“四逆散”加味治疗(柴胡、白芍、枳壳、甘草、白花蛇舌草、板蓝根、贯众、菌灵芝、太子参、白术等),获得满意疗效。
肝硬化是中医的疑难杂症之一,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瘀血、水饮互结于胸而成,故用“四异功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太子参、白术、云茯苓、佛手、鳖甲、丹参,有腹水者合五皮饮、胃苓汤等)以调肝健脾、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总有效率达80%以上。
用本方合“三金汤”化裁治疗60例,经B超确诊为胆结石者,其中最大结石直径达2.6cm,治疗2月为一疗程,结石消失病例41例,结石缩小病例19例。
治疗胆囊炎,辨证属肝胆气滞,气滞血瘀型者,用“四逆散”加茵陈、川楝子、郁金、延胡索治疗;口苦心烦加黄芩、栀子;大便干燥加大黄等,可获良效。
用本方加何首乌、山楂、草决明、丹参等降血脂药治疗脂肪肝,疗效确切。
(四)泌尿系统
淋证主要是由膀胱湿热、脾肾亏虚、肝郁气滞等因素所导致的膀胱气化不利的病症。热淋主要表现为湿热证,如尿频、尿急、尿痛等,用“四逆散”合“八正散”或“六一散”进行治疗。石淋属肝郁气滞型者,用本方合“三金汤”加石韦、滑石、车前仁等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气淋者主要是肝气郁结引起,寒证用“四逆散”加陈皮、当归、冬葵子、木香、青皮等,虚证用“四逆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获效。其他淋证用本方加减亦可获效。
辨证属肝郁气滞型癃闭应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用“四逆散”加当归、王不留行、石韦或“滋肾通关丸”(知母、黄柏、肉桂),以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治疗阳痿属肝郁不舒者,用本方加川芎、香附、白术、补骨脂、枸杞子等可取得良效。
(五)呼吸系统
咳嗽是由于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而成。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辨证属情志郁结、木盛侮金者,用“四逆散”合“二陈汤”加杏仁、桔梗治疗,顽固性干咳用四逆散加麦冬、天冬、浙贝等获效。
用本方合“小陷胸汤”“泻白散”治胸膜炎有效。
喘证与外邪、痰浊、情志等有关。临床有寒喘、热喘、湿痰喘之分,寒喘者用“四逆散”合“华盖散”或“二陈汤”;热喘者用“四逆散”合“麻杏石甘汤”;湿热喘者用“四逆散”合“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疗效确切。
二、妇科病证
月经不调的主要病因是七情内伤(肝郁气滞血瘀)、肾虚、劳倦等,治宜调肝解郁、理气调经,用“四逆散”合“寿胎汤”治疗;气虚盛加“补中益气汤”化裁;血虚者加黄芪、当归;月经量多甚至崩漏者加茜草、益母草、地榆、党参以益气摄血,治疗月经不调取效。
痛经有虚实之分,虚者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引起,治疗应以“四逆散”合“寿胎汤”。实证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寒凝等引起,治宜四逆散加桃仁、香附、乌药、当归等,寒盛加小茴香、桂枝、吴茱萸。
闭经属肝郁气滞血瘀型用“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属痰湿阻滞者用四逆导痰汤加川芎、佛手、当归治疗。
带下病主要是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形成,究其病因用本方合“四妙散”“寿胎汤”“四君子汤”“知柏地黄汤”等,随证加减治疗有效。
不孕症:肾虚、肝郁、痰湿、血瘀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根据病因,肾虚型用“四逆散”合“寿胎丸”治疗,痰湿型用“四逆散”合“导痰汤”加味治疗,血瘀型用“四逆散”加金铃子、桃仁、红花、红藤、败酱草、当归等治疗,疗效满意。
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属肝郁气滞型用本方合“六味地黄汤”加当归、白术、丹皮、栀子等获效。
乳癖:相当于西医学的乳腺炎、乳腺增生等,与肝郁气滞密切相关,故治宜调肝理气、软坚散结,用“四逆散”加橘核、荔枝核、青皮、王不留行、路路通等获佳效。
三、外科病证
四逆散在外科上也有广泛的应用:①肠痈:用本方加丹皮、大黄、红藤,并加重白芍(可用至80g)获效,反复发作加当归、附子。②疝气:由肝郁气滞引起则用“四逆散”加荔枝、橘核、小茴香等取得良效。
四、五官科病证
用本方加味“四逆散”合“知柏地黄丸”加减,治1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肝肾虚型),服药2~10剂均获效;急性咽炎用本方加射干、马勃、板蓝根等治疗有效;慢性咽炎72例,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加“玄麦甘桔汤”治疗,治愈率达85%以上;用本方合龙胆草、黄柏等治2例相火过旺、水亏火炎的牙痛,2例肿消痛止。
五、儿科病证
发热:用本方加味治阳郁不达的小儿发热,效果较好。治暴食后发热症,本方加青蒿、山楂、麦芽等获效。
疳积:用本方加茵陈、焦三仙、白术治肝脾不和、虚热内蕴者有良效;治厌食症用本方加云茯苓、莱菔子等。
夜啼:辨证属肝旺乘脾,扰神所致夜啼1例,用本方加蝉蜕、钩藤获效,或用本方加栀子、豆豉、竹茹、牵牛亦有效。
六、应用要点
本方应用的病例中,65%以上辨证系肝郁气滞。故现代医学的各种疾病,凡是由中医辨证属七情所伤,肝气失调而致肝气郁滞;或食伤太阴,形成土壅,脾土壅滞反侮厥阴肝木;或肝郁与气、血、痰、火、湿、食互结形成肝胆、脾、胃失调,或由此再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复杂综合疾病,皆可由本方化裁治之。
实验室研究提示四逆散水煎醇沉液对心室内传导系统可能有阻滞作用,同时也可能会减慢心肌细胞内冲动的传导,而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变慢,心肌收缩无力,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出现T波高耸和S-T段下移,故对伴有传导阻滞的休克患者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本方有较为显著的镇静、解痉、解热、抗溃疡作用,对多种疾病疗效确切,有明显的防治胃溃疡及胃癌前期病的作用。
本方具有加强腓肠肌收缩力的作用,提示了本方抗疲劳的新用途,为“肝主筋,筋主运动,故为罢极之本”,“脾主身之肌肉”的中医学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意味着本方应用于伤科、推拿科等临床时无疑会有一定的疗效。
(杨廉方,杨英姿,廖成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