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女,23岁,学生。
2015年5月11日就诊。
患者诉面生痤疮1月余,面部散在大量红色斑丘疹,以额部、眉心居多,红肿疼痛,少量丘疹露出白头,偶有干咳,流黄涕,月经每月提前7天~10天,纳眠可,大便干,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脉滑数。
辨证:肺经血热。
治法:清解肺热。
主方:枇杷清肺饮合泻白散合五味消毒饮。
枇杷叶18g,黄芩15g,桑白皮18g,桔梗15g,杏仁15g,地骨皮18g,白鲜皮18g,黄连10g,黄柏10g,太子参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白花蛇舌草30g,牡丹皮10g,赤芍9g,甘草6g,紫草3g。7付,水煎服。
2015年5月18日二诊:面痤疮色转淡,疼痛好转,部分白头丘疹已破溃,未在咳嗽咳痰,但纳食较前差。原方去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加当归15g,山楂18g。7付,水煎服。
枇杷叶18g,黄芩15g,桑白皮18g,桔梗15g,杏仁15g,地骨皮18g,白鲜皮18g,山楂18g,黄连10g,黄柏10g,太子参30g,当归15g,牡丹皮10g,赤芍9g,紫草3g,甘草6g。7付,水煎服。
2015年5月26日三诊:面痤疮丘疹已消褪,遗留少许色素沉着,纳食较差,偶有手足心热,大便黏。舌脉同前。改用枇杷清肺饮和四君子汤加减。
太子参30g,枇杷叶18g,黄连10g,黄柏10g,桑白皮18g,白鲜皮18g,赤小豆30g,甘草6g,白术18g,土茯苓18g。5剂。
按语:该患者正值气盛,阳气充足,气血旺盛,体质强健,所患疾病当以实证居多,面生痤疮1月余,新病多实,加之丘疹红肿疼痛,皆是一派实火之象,观患者并无胃火之征象,而干咳无痰、流黄涕等肺热体征,据此推断为肺经血热,火热势蔓延所致。当务之急应为清泄肺热、清热凉血,并以枇杷清肺饮、泻白散集中攻下肺热,并以五味消毒饮助其清火之力,再以公英、地丁清泄气分火热、以丹皮、赤芍、白鲜皮、紫草清泄血分热邪。最后佐以桔梗、杏仁升提肺气,取其“提壶揭盖”之意,促进肺气的宣畅条达。复诊见患者面部痤疮红色转淡、疼痛减轻,眠可,纳食较差,二便调,说明肺热已消去大半,而之前用药苦寒败胃,应避免过用寒凉之弊,故去公英、白花蛇舌草,并加当归以顾护气血,山楂健脾消食祛湿。诸药共用,在清泄火热的同时,不碍机体阳气,不伤机体气血。三诊:痤疮丘疹已消退,遗留色素沉着,纳食较差,偶有手足心热,大便黏。改用枇杷清肺饮和四君子汤继续巩固治疗,则病当痊愈。
须扶助正气,托毒外出,需用托里透脓之药,方能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