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地址:重庆市垫江县桂溪街道工农路502号

  急救电话:023-74522999、办公电话:74512338

第八十七届国医节:弘扬中医国粹 服务百姓健康
来源: | 作者:冉义 | 发布时间: 2015-03-19 | 13229 次浏览 | 分享到:

每年的317日被定为“中国国医节”,“中国国医”即“中医”,是我国的国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很多人还不够了解这个节日的存在。国医节,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中医界一个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的事件。随着国门打开,西医进入,中医废存之争几度上演。关于中医的认知,或观点各异。但,中医药是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国粹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唯有铭记传承,发扬光大,中医药才能永溢清香。

 

315,阳光明媚。一走进太平镇牡丹园,连片的牡丹就映入眼帘,一望无际,含苞待放的牡丹花则娇羞地把脸藏在叶中,静待花开。这里是国家AA 级旅游区,也是我县重要的丹皮产地。

 

丹皮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我县,牡丹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种植牡丹60多个品种约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药用丹皮种植基地。依托丹皮基地,我县先后建成了太平牡丹园、通集牡丹文化园、乐天花谷、高安金桥荷园、永安尚禾玫瑰园等中药生态旅游园,开展中医养生和保健项目40多项。

 

全力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创新加快发展中医药产业,这只是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3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同意将垫江纳入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县建设,至此,我县成为继北京东城区、上海浦东新区、河北石家庄市、甘肃省之后第5个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地区,也是全国唯一的试验县。

 

近年来,我县以“尊重生命”为宗旨,秉承“健康首要、教育优先”理念,传承经典,弘扬中医国粹,并围绕“医得了病、看得起病、防得住病、养得好生”的思路,突出“医、药、防、养”四大重点,探索构建“四位一体”的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全县也形成了“看得见中医人、闻得到中药味、感觉得到中医形”的可喜局面。

目前,全县398个卫生专业机构中,中医医疗机构63所,含三甲中医医院1所、中医个体诊所4所、中西医结合诊所58所。2014年,全县中医门诊56.1万人次,占总门诊的32.6%,中医出院人数占全县出院人数比重达43.4%,中医参与治疗率达83.5%,实现了92.09%的病员看病不出县的目标,中医药服务总体满意率达93%以上。

 

全县已建成了规范的县、乡、村三级中药制剂室、煎药室和中药房,实现了“一镇一院、一社区一中心、一村一室”的全覆盖目标。并且,已储备中医药人员1123名,占全县医药人员的35.1%;建成风湿病科、心血管科、耳鼻咽喉科、护理学等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肿瘤内科、针灸科等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2个,骨伤科、心血管病科、风湿病科、肺病科等市级重点专科4个,肛肠科、康复科等市级特色专科2个。承担市级以上中医药科研项目11项。

 

在以医药为保障的服务体系中,鼓励使用中医药,将自采自摘中草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在执行基本药物政策时,中药饮片不实行药品零差率。同时,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覆盖25个乡镇卫生院和271个村卫生室。

 

近年来,随着中医“治未病”、食疗保健康等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围绕“防得住病”,我县建立了以“预防”为基础的服务体系,健全了“治未病”网络,并依托县治未病中心,推进中医健康养老机构整合,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健康养老公寓15家,建成中医健康养老社区3个。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我县突破了在财政预算、编制、人才、医保限额等方面的局限,并深化机构改革,在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挂垫江县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依托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两家“三甲医院”,引领25个乡镇卫生院,建成了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5个和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20个,使之成为带动全县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标杆。

 

下一步,我县将以建设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县为契机,着力打造渝川东部区域性中医药医疗中心和人才集聚中心,把中医药文化塑造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力争中医药特色内涵建设、中医药城乡一体化、中医药产业发展取得实效,推动我县中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努力建成全国中医药强县。

 

医疗惠民我县中医药特色明显

 

在医学界,总有不少关于中西医孰优孰劣的争论,两者体系不同,本就无所定论。日前,记者从县卫计委获悉,我县在卫生事业中,大力发展中医药,充分发挥其在医改中改善民生的作用,在中医药政策机制优惠、中医药治疗未病等方面作用显著,特色明显。

 

相关负责人分析,在医学界,西医的临床优势表现在精密的仪器检测、高超的外科手术、先进的急救手段等方面,但中医的临床优势在于整体观指导下奥妙、灵活的辨证施治法则和完整的理法方药系统,并且有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临证实践经验,中医不仅可以辨治各种常见病,而且在辨治各种疑难病证、各种功能性疾病以及各种急性热病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和独到的特点。

 

据了解,我县实行优惠的中医药政策机制,在基本药物政策中,中药饮片不实行药品零差率,将中药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并且县医院建立中医每周两天参与西医科室全程会诊制度,县中医院每个临床科室均建有中医综合治疗室,全县医疗机构均提供了24小时免费煎药服务;在中医药治疗未病方面,制定出台了《垫江县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实施方案》,开展了中医体质辩识服务,并根据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同时,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慢性病患健康管理服务,对农村相关高危因素进行中医药干预。

 

此外,我县中医药简便验廉方法灵活,在骨伤科、慢性病防治、肛肠疾病、康复针推等领域,充分利用针、灸、推拿、中药内服、中医外治等中医药传统综合治疗手段进行治疗,使得中医药特色优势疗效俱佳。目前,县中医院风湿病科作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冷氏“四步联合法”治疗膝痹效果明显,治愈好转率100%,李氏“温经通络散”热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等病变效果显著。另外,引进了独特疗法预防疾病,膏方在儿科及呼吸科广泛使用采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预防慢支炎、慢阻肺发生,并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复发。

 

增加编制引进人才 医校合作县编乡用

 

日前,记者从县卫计委获悉,为促进我县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县在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根据县域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举措,屡出新招,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传承中医药文化。

 

据了解,在编制方面,人员编制从896人增至2170人,其中中医编制增加510人。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每年定期到华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市内外重点医科高等院校现场招聘,简化人才引进程序,招揽优秀应届毕业生及高学历人才来垫工作。并且开辟了中医药人才绿色通道,对中医药人才按照紧缺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考核招聘,每年招聘中医药人才达到招聘人才总数的35%以上,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中医药类人才,不受编制限制。

 

同时,通过选送人才培训、医校合作办学、组织进修学习、培训乡村医生等途经,为加快中医事业发展蓄积后劲。另外,还广泛开展了“西学中”活动和名老中医师带徒活动,对年轻医生实行传、帮、带的师承教育,提高中医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此外,推行县编乡用制度。在县医院、中医院设置基层卫生服务岗100名,用于公招新进人员,实行人事代理,按照“5+3、“3+2的培训模式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轮训后,下派基层服务三年,下派工作期间待遇由县财政全额保障。同时,乡镇卫生院每年等额派员到两家医院进修学习,连续三年,稳住队伍。

 

317是中国国医节你知道吗?

 

你知道317日是中国国医节吗?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中医是我国“国宝”之一,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但关于“中医存废”问题的讨论一直尘嚣甚上。记者查阅搜索相关资料得知,近百年来,发生较大规模的“中医存废之争”就不少于四次。

 

首次抗争发生在北洋时期,随着列强入侵,西医学在我国的落地生根,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开始并存,而北洋政府一味推行西洋医学,无视中国传统医学的存在,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更是只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而没有涉及中医,完全把中医药排斥在医学教育系统之外。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但“中国国医节”的起源则始于另外一次较大规模的“存废之争”,也就是国民党时期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19292月,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卫生机构的主管俞云岫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提出:取消旧医药(那时中医中药被称为旧医药),全盘否定中医中药,企图消灭中医。如果取消旧医药被确定,治病用药,只能是西医西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中医中药就会被遗弃。

 

当时,此事在医学界引起巨大振动,众多中医药人士纷纷抗议,上海名中医张赞臣主办的《医界春秋》为此以“中医药界奋斗号”一刊,发起了对取消旧医药的抗争。随后,1929317日,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281名代表云集上海,高呼“反对废除中医”、“中国医药万岁”等口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民心民声。中医界也在上海《新闻报》、《申报》上发表文章,报社也陆续刊发社论,给予舆论支持。

 

上海中医界的抗议、抗争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天津、杭州、苏州、南京等地中医界纷纷发表通电,支持上海中医界抗争举动,并致电国民政府卫生部,请求取消决议案,最终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撤除取消旧医药的决定。

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每年的3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